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沈忠厚院士:一辈子向下钻探,让我国石油开采

来源:农业工程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16 14:3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文由“中国科学家”(ID:Chinses_Scientises)公众号原创,转发请申请授权。】 “水击石穿寻地火,披肝沥胆为人民”,这是1998年沈忠厚70诞辰时,原石油大学校长杨光华先生为其所

【图文由“中国科学家”(ID:Chinses_Scientises)公众号原创,转发请申请授权。】

“水击石穿寻地火,披肝沥胆为人民”,这是1998年沈忠厚70诞辰时,原石油大学校长杨光华先生为其所作的题词。这句题词,高度概括和赞誉了沈忠厚的人生追求和学术风范。

作为我国杰出的油气井工程技术专家和学科奠基人、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忠厚长期从事高压水射流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工作,将射流技术与石油钻井工程相结合,开辟了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的新领域。他的科研成果助力我国石油开采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志之所在,金石为开

1928年2月,沈忠厚出生于四川省大竹县的一个小村寨。1947年,一心求学的沈忠厚搭乘乡人运送桐油的货车赴重庆投考重庆大学。大竹到重庆的距离不算远,只有两百多公里,但由于当时道路崎岖,一路翻山越岭,货车中途还出了故障,整整走了四天他们才到达重庆。

在报考专业时,沈忠厚选择了矿冶专业。多年后记者采访问及原因,他说:“当时的中国虽然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一直缺少科学开发这些资源的专业人才。学习矿冶专业能够为国家找到丰富的矿藏,为中国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947年9月,19岁的沈忠厚开始了大学生活。重庆大学十分重视英语学习,无论是老师的课堂教学还是学校组织的各种测试,完全使用英文的情况十分常见。沈忠厚入大学前在补习班打下的英语基础远远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每天早早起床背诵英文文章,在紧张的课程之余甚至背完了整本英文原版的《鲁宾逊漂流记》。

1951年,沈忠厚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自此,他开始了长达六十余年的教学与科研生涯。

探索无止,奇技始出

五十年代初,新中国正着手恢复与发展国内的石油工业,大批人员与技术装备相继被调往甘肃玉门油矿,“石油会战”即将拉开帷幕。

1951年10月,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之后的工作积累实践经验,沈忠厚接受学校安排,前往玉门油矿实习一年。

在油矿实习的一年里,沈忠厚同油矿工人们共同劳动,互相学习,并在玉门油矿第一次亲眼目睹了石油钻井施工的实际操作。

彼时玉门油矿使用的是国外进口的旋转钻机,采用的是旋转钻井法,即使用动力带动钻头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对地下岩石进行破碎,同时循环钻井液,将岩屑带到地面并对井筒内部进行清洁。这种方法属于现代钻井方法,较之前我国使用的人力冲击钻、机械顿钻等有着质的提升,不仅钻的更深而且效率更高,同时兼顾破碎岩体与清洁井道。

经过观察与研究,细心的沈忠厚发现钻头是整套钻探设备中技术最为先进,价格最为昂贵的部分,是钻井作业的关键所在,钻井的深度和效率,钻机的钻速和寿命都与钻头的强度息息相关。这一刻,改进钻头的思想火花在年轻的沈忠厚脑海中闪烁。

在玉门油矿实习的一年里,沈忠厚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实践与人生经验,还结识了“铁人”王进喜、我国最早的石油钻井专家周世尧等一批甘于奉献的先进人物,为他后来的教学与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2年回到重庆大学不久,沈忠厚被派到北京石油学院进修,进而调入北京石油学院,并参与了之后的四川“川中会战”,东北“大庆会战”等多次石油会战。

1961年沈忠厚参加大庆会战时,又同老友“铁人”王进喜相遇,此时的王进喜已经是一名劳动标兵,两人时常在一起互相交流经验,沈忠厚也听闻了更多王进喜的先进事迹。

在感慨于“铁人”那坚定意志与高尚品格的同时,沈忠厚也下决心要向他学习。

在参加大庆会战时,沈忠厚不仅亲自参与石油钻探的各项工作,还将课堂搬到了井口,结合油田工程实践来为学生们讲解石油工业的技术知识。

当时的现场条件十分艰苦,气温有时达到零下40多度,但沈忠厚一直坚持亲自到现场采集数据资料,严谨认真地对待每一节实践课程。

在整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沈忠厚始终活跃在油田与课堂里,为新中国石油工业输送了大批的专业人才,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改进钻头的想法更加坚定地扎根在他的心底。

文章来源:《农业工程技术》 网址: http://www.gcjszzs.cn/zonghexinwen/2021/0616/1967.html



上一篇:Ameco在第三届中国民航互联飞机大会上获工程技术
下一篇:地质技术先行先试 服务黄河国家战略

农业工程技术投稿 | 农业工程技术编辑部| 农业工程技术版面费 | 农业工程技术论文发表 | 农业工程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019-2020 农业工程技术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