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业工程技术》栏目设[05/19]
- · 《农业工程技术》收稿方[05/19]
- · 《农业工程技术》投稿方[05/19]
- · 《农业工程技术》征稿要[05/19]
- · 《农业工程技术》刊物宗[05/19]
青年工程师奋斗在技术攻坚最前线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打破外国技术垄断,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万凯林最希望见到的场景,也让他始终看好中国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一汽的自动驾驶研发工作得到了快速发
“打破外国技术垄断,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万凯林最希望见到的场景,也让他始终看好中国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一汽的自动驾驶研发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研发团队迅速壮大。尚秉旭以一汽红旗近几年推出的新车举例说,这些具备L2级甚至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新车初步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安全、便捷的驾驶体验。
对于家住河北燕郊、工作地点却在北京市东城区的刘耀林来说,往返超过3小时的自驾通勤,是每天都要面对的一种煎熬。
“每天光开车就让人十分疲惫,尤其是赶上早晚高峰时,我得不停地踩刹车和油门踏板,从车里一下来就感觉腰酸背痛。”他回忆说,有时自己还要在公司附近寻找车位,小心翼翼地把车停进去。
寒冷的冬季还会大大增加这一切的难度。“冬天我一般早上6点出门,那时天还没亮,车里的暖风一吹,整个人很容易犯困。”刘耀林心有余悸地说,有几次自己险些开到对向车道,反应过来后惊出了一身冷汗。
好在,日新月异的汽车“黑科技”让他的这些困扰迎刃而解。
从自适应巡航到车道偏离预警,从自动泊车到疲劳提醒……随着“智能化”成为汽车发展的关键方向,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得以落地。像刘耀林一样的汽车消费者也得到了更加安全、舒适的驾车体验。
在这背后,是千千万万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研发人员的智慧和汗水。他们用实际行动攻克技术关卡,将事关未来发展趋势的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一笔一画地勾勒出属于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的新蓝图。
这既是解决市场和消费者痛点的硬核实力,也是一段值得铭记的故事。
从“交钥匙”到“垒房子”,核心技术在手才能心中不愁
“入职9年来,我深刻感受到了长安汽车等一系列自主品牌的成长和进步。在智能化领域,从过去只能从供应商手里拿到成品的‘交钥匙’模式,到如今自主正向开发的‘垒房子’模式,长安汽车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谈起过去9年的工作经历时,万凯林感慨万千。
作为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的决策控制室主管,万凯林亲自见证和参与了中国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领域“从无到有”和“由弱到强”的蜕变。
“2011年大学毕业后,我就加入了长安汽车。当时长安汽车实行‘双人双向选择’的分配方式,入职的新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灵活选择部门。”万凯林回忆说,“那时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的一位专家介绍了车辆主动安全方向的内容,场下的新员工都很感兴趣。”
2010年,车辆主动安全的概念在国内才刚刚兴起。这一新生产物往往会吸引很多年轻人的注意,万凯林也在其中。
“在当时的普遍认知中,安全气囊、车身结构等车辆的被动安全配置才是关键,而车辆主动安全配置却跳出了‘减少事故伤亡’这一概念,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如何避免事故发生’。”他回忆说,当时刚刚工作的自己觉得这个想法很酷,市场前景也十分宽广。
就这样,万凯林加入了长安汽车先期技术研究中心,从事车辆的主动安全研发工作,与汽车的“智能化”事业结下了深深的缘分。
当时,国内车辆主动安全领域的技术研发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为了更快起步发展,长安汽车引入了一整套德国模式的半自动泊车技术。然而这套花高价引进的技术,却在中国市场遭遇了“滑铁卢”。
“当时的半自动泊车技术只能控制方向盘,其他诸如挡位、油门踏板、刹车踏板等,仍需要驾驶员按照指示手动控制。”万凯林介绍说,“这样的模式可能在德国颇受欢迎,但是在国内市场,半自动泊车既不能解决新手的问题,反而还会让老手感觉很麻烦。”
这一挫折并没有击垮大家对于汽车智能化发展的信心,反而让他们得出了第一条“铁律”:“汽车的智能化一方面要符合用户的驾驶习惯,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另一方面则要在智能化的便捷性上再进一步,继续积累研发经验和实力。”
为了摸清中国用户的实际需求,万凯林和同事们深入市场一线,反复进行调研和考察。与此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自动泊车的算法和核心技术,万凯林几乎跑遍了试验场地和汽车修理厂,了解几乎所有与之相关的技术。
经过几年的深入调研和技术积累,长安汽车对于汽车智能化尤其是自动泊车领域的用户需求和技术路线有了明确的规划,但是此时又一个全新的难题摆在了他们面前。
文章来源:《农业工程技术》 网址: http://www.gcjszzs.cn/zonghexinwen/2020/0910/998.html